高考生填志愿注意事项
一、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首先,家庭内部不能搞内战,特别是在子女考试不理想的情况下,更不能互相埋怨。考生也应该理解家长的一片良苦用心,家长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对人生的酸甜苦辣都有自己的切身体会,不能对父母产生任何埋怨情绪。
其次,家长应该尊重子女的兴趣爱好和志向,克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的倾向,特别要避免把自己青年时代未竟的理想不加分析地强加在下一代身上。
第三,有些子女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和在外部群体中的行为表现是截然不同的,家长应该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老师沟通,了解在校学习情况,在年级中的排列位次,在群体中的性格特征,是属于内向型的还是外向型的,今后适合在哪些方面继续发展。
第四,家长应该当好参谋,注重搜集、整理、分析各种招生录取信息,多和子女沟通,鼓励子女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心理上的障碍。当家长与子女的观点发生冲突时,家长应该用自己丰富的社会经验、人生阅历甚至失败的教训去说服子女,引导子女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人生,正视现实和社会,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考生自身发展的院校和专业
二、“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专业志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所谓的“热门”专业,就是报考人数超出正常情况的专业,“热门”不等于“好”或“水平高”,不一定是考生感兴趣的专业。对某一“热门”专业,若各高校都盲目地扩招,超过社会对其需求,造成人才的过剩和浪费,增加就业难度,这自然也就转化为“冷门”了。
另外,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大学本科阶段,只能学习一些基础知识,而学习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过程,是对一个人大脑和智力的开发、思维方式的训练和能力的提高过程。可见,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并不很重要,学习的过程倒是非常重要!
考生在选报专业志愿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发展潜力、家庭经济状况结合院校招生章程综合考虑。
三、院校名称与院校实力、专业名称与专业内涵之间的关系
其实,判断一所大学最基本的标准就是其办学实力、办学历史、校风和校园文化积淀(取决于院校所处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发展水平)。我认为我国目前的高校可以按其办学历史简单地划分为四个层次:优先,新中国成立前已经存在的老大学,目前其办学历史都在70年以上,其中综合性大学占多数;第二,上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而成立的一批新型大学,多数都是工科院校;第三,上世纪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即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国家为了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由专科学校升格成立的一批本科院校;第四,上世纪末期到本世纪初期,即2000年左右由专科或中专学校新升格的一批本科院校。
在鉴别学科专业方面,一定要认真推敲、仔细研究,特别要结合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来分析判断,千万不能马虎。
四、院校志愿与专业志愿之间的关系
对于高考成绩较好的考生,选择理想的院校和满意的专业,是无可非议的。由于一般考生高考成绩的竞争力总是有限的,若对院校提出较高的要求,就必须以牺牲专业的层次为代价;若对专业提出较高的要求,就必须以牺牲院校的层次为代价。二者究竟以哪个为重,由考生依据实力自己定夺,但必须是在能被录取的大前提下做出上述调整的。特别是在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发生冲突并威胁到录取与否时,无论是什么专业,能被录取就是上策。
上一篇:汽修行业为何“一将难求”


